复旦大学校企合作研发 湿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_安徽复旦科技园创新中心

欢迎访问安徽复旦科技园创新中心

0558-2170606

复旦大学校企合作研发 湿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

发布日期:2019-12-24 浏览次数:4047

  一种新型的24小时快速降解专用环保垃圾袋让你“一扔无忧”!日前,由复旦大学、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的“中瑞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研讨会”日前在沪举行。200余名中外专家和代表就城市绿色生态发展和土壤修复整治、城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行了深度交流。瑞典作为全球唯一一个“垃圾不够用”国家,需通过垃圾进口来维持垃圾资源化产业,曾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在昨天举行的 “中瑞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研讨会”上,中外专家和代表就城市绿色生态发展和土壤修复整治、城市湿垃圾资源化处理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进行了深度交流。
湿垃圾不用“破袋”直接扔!24小时快速降解垃圾袋问世

  会上,由复旦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的湿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成果正式发布,并由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正式启动城市湿垃圾处理工程。 

  三方联合团队借鉴瑞典在垃圾处理领域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成功模式,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和团队在物联网区块链领域的多年积累,成功研制了分布式有机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理设备与系统。该设备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残留固体10%以下,直接减小了垃圾运输的交通和环境负担,有机产物回收并用于土壤修复,实现生态大循环。 

  此外,该设备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周边完全无异味,真正实现了零值排,甚至近在10厘米内都闻不到任何垃圾的异味,彻底改观了人们对垃圾箱的传统认知。 

  为了破解前段时间广为流传的“破袋”痛点,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郑立荣团队研发可24小时快速降解的专用环保垃圾袋,使得湿垃圾不用破袋就可直接丢弃,彻底告别“破袋”的尴尬。此外,团队还与德国博世集团联合研制了指纹码追溯技术,给与每一个垃圾袋打印一个不可克隆不可复印的唯一身份信息,从而让垃圾分类的质量可控制、全流程过程可追溯。未来,这些分布在各个小区和食堂的大大小小处理设备组成的物联网络系统,结合郑立荣团队自行研发的Flex-Chain柔性区块链技术,将实现湿垃圾源头的网格式布点、就地化处理、分布式记账和可信数据交易,与此同时还能实现对分布式垃圾处理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在此之前,湿垃圾处置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收益模式,相关企业均处于亏损状态。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复旦的解决方案对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具有现实意义,效率较高、技术相对先进,具有较为显著的碳减排潜力,对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湿垃圾源头减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立荣表示:“作为一种资源,在北欧国家,特别是瑞典,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9%以上,欧洲国家的平均回收率也超过60%。我国在这方面刚刚起步,未来前景广阔。相信终会有一天,我们的垃圾也会不够用。” 

  目前对外公开提供的设备和解决方案,效率较高,技术相对先进,具有显著碳减排能力。该设备采用高温复合菌生物降解技术,可在24小时内快速将有机垃圾降解,残留固体10%以下,直接减小了垃圾运输的交通和环境负担,有机产物回收并用于土壤修复,实现生态大循环。此外,该设备不产生任何废液废气,周边完全无异味,真正实现了零值排,甚至近在10厘米内都闻不到任何垃圾的异味,彻底改观了人们对垃圾箱的传统认知。
湿垃圾不用“破袋”直接扔!24小时快速降解垃圾袋问世